文化之春·对话国博 中华文脉溯源高端对话广州花地湾举行
连日来,法国领导人到访广州,茶、瓷、绣等岭南元素大放异彩。中华文化魅力无穷,中华文脉生生不息,为赓续千年文脉,激活发展动能,2023年4月15日,《生长的力量系列之——中华文脉溯源高端对话》于岭南文化代表地广州荔湾花地湾正式举行。本场高端对话首度聚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大课题并深入溯源,更邀得多位博物馆(博物院)馆长(院长)重磅嘉宾聚首共话,研讨深度与专业高度前所未见,激起了产学研界的热议。
作为“首届城市文脉传承与发展高端闭门研讨会”的精彩延续,此次中华文脉溯源高端对话,由国研经济研究院城市文脉研究中心主办,万汇天地联合主办。当日下午,国研经济研究院主管城市文脉研究中心领导陈军君、广州万溪公司副总经理杨凯相继上台致辞,活动在期待的目光中正式拉开帷幕。
传承中华文脉·助力城市更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国研经济研究院主管城市文脉研究中心领导陈军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今天这场高端对话,继续探讨如何挖掘、保护和传承中华文脉,为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文脉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承载,是民族精神家园的结晶。广州万溪公司副总经理杨凯致辞表示,在城市开发与运营中,对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一个开发商的责任与担当。万科以“城市建设服务商”为使命,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在广州,万科既参与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微改造项目永庆坊,又基于对花城花地的千年文脉探索打造了“未来之城”万汇天地。天空花麓、水廊花埭、混合街区、花地湾 TOD四大空间,还原花乡文脉与气韵,构建具有浓浓广府韵味的生活场景——万汇天地集广州味、现代化、国际范于一体,为人们带来一平方公里美好生活;循着城市生长脉络,在滋养城市文脉底蕴的同时推动着城市进化的步伐,成为中国城市更新领域中的又一实践佳作。
坚持文化引领·活化文化遗产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带来的《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专题演讲,掀起了活动的第一轮高潮。北京、西安、杭州……单霁翔以一张张纪实照片,串联起中国城市发展的脉络,丰富多样的案例,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见证中国城市50年“蝶变”,旧貌换新颜。
作为中国申遗之路的见证者,单霁翔回顾道,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1987年中国第一批遗产被收入名录。自1987年泰山成功申请非遗起,世界遗产诞生出一个新的类别: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即人与自然共同创造而成的复合遗产,自此引发了全球许多城市基地的申报。
该类别的出现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城市规划发展产生了影响。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刻考验着多方智慧,单霁翔引用了梁思成先生的话语,即“保护老城、建设新城”来回答,并例举了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及杭州西湖“三面云山”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两大实践案例作进一步解说。压轴部分,他分享了自90年代起,参与到的北京中轴线和故宫的一些保护实践以及丰收硕果。
故宫是当之无愧的传统文化宝库,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今日,每天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时,他一定会感受到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区,被保护得如此壮美,如此有尊严,如此健康,他们会感动于中国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
单霁翔在演讲尾声的总结,尤其令人动容。他说:“2020年12月8号,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在全国人们的共同支持下,我们通过辛勤努力,终于实现了诺言,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600年。”
从文化遗产大国走向文化遗产强国,中国城镇化之路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言,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
拥抱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知识架构师吕宇斐,此番再度出席高端研讨会,带来了全新的主题演讲:《数字技术溯源中国文脉》。
文化、文明和文脉三者的概念是什么?吕宇斐认为,文化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灵性,通过观测星空,掌握时间概念后逐渐孕育而成;而文脉则是贯穿文化与文明最核心的脉络。
“通过数字化技术,把现代人很难看到的远古、上古时期以来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脉络重现人间,让大家深度体验,什么是文脉,什么是人类文明。”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元宇宙在未来必将成为人类的重要的“平行世界”。而在其完全成熟之前,元宇宙技术已经拥有许多应用场景。在回答“如何为中华文脉作数字化重建”问题时,吕宇斐首先例举了2017年的全息海洋世界项目,随后,结合单霁翔演讲提及的良渚古城作深度解码。良渚古城都城肌理的数字化重建并不等同于简单的航拍扫描、建模、还原古建筑,而是要通过虚拟技术,重建五千多年前良渚古城所在地的自然系统、人工系统、人文系统,还原它当时的真实样貌,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直观地看到远古先民,真正了解良渚古城的文脉。
溯源华夏历史·创变智慧未来
延续两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大会开启了新一轮的圆桌对话。此次圆桌环节首次实现在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下,丝绸、茶叶、陶瓷三大传统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三大国字号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掌门人同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纵论古今。
圆桌对话环节现场留影,左起:主持人、嘉宾吕宇斐、包静、季晓芬、翁彦俊、温守诺
围绕研讨主题“中华文脉溯源背景下的艺术与科技探源”,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相继发言,以丝路文化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诠释了中华文脉溯源的重要性。关于艺术与科技的互动与创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知识架构师吕宇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东景缘创始人温守诺依次举出了实践案例,探讨了艺术与科技间的关系。最后,五位嘉宾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观点碰撞,火花四溅,活动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弘扬优秀文化·激活生长力量
“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广州千年繁华,绵延至今的海丝文化有着深厚底蕴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也赋予广州生长的力量。面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广州用“绣花功夫”,对永庆坊等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活化利用,用元宇宙、AR/VR等数字科技赋能活态传承,让悠久历史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滋养人心,激发城市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通过本次会议,回首千年华夏,知来时路,走脚下路,明前行路,让文化的力量进一步生发,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创造美好未来生活。作为千年商都发源地,荔湾老城也迎来新的生机,万汇天地基于花乡文化肌理,将在地文化融入一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尊重土地、尊重历史,未来将打造承载千年花乡历史的一平方公里美好生活,滋养城市文化底蕴,同时为推动城市化建设贡献力量。国研经济研究院城市文脉研究中心方面表示,将与各方携手,持续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千年文脉流淌不息,活化传承未来可期!